据巴基斯坦《Business Recorder》、《The Express Tribune》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该国海关裁决机构近期对13家涉及欺诈性太阳能电池板进口的空壳公司开出了总额高达1110亿卢比(约合4亿美元)的巨额罚单。
调查揭露,这13家公司均为无实质运营的“空壳公司”,其注册所有人身份虚假,既无可追溯的实际业务,也无实体办公场所。然而,这些公司的银行账户却流入了高达1400亿卢比的资金,其中450亿卢比为现金存款。
证据显示,这些公司以虚高价格(约1200亿卢比)进口太阳能电池板,随后通过虚构交易(使用虚假买家名称),仅以约850亿卢比的价格在本地“销售”。高达350亿卢比的价差,证实了系统性高报发票行为的存在。此举旨在利用合法贸易的掩护,为大规模非法资金转移至境外提供通道。
据此,巴基斯坦海关裁决征收局以进口假冒太阳能电池板货物为由,对涉案公司处以1110亿卢比罚款,并对相关个人追加罚款4500万卢比。目前,当局已在多个港口扣押了涉事公司的327个集装箱太阳能电池板。政府预计,通过公开拍卖这些被扣货物可收回约15亿卢比。
此案已引发巴基斯坦政府最高层关注。总理办公室已牵头成立高级别调查委员会,旨在彻查导致如此大规模欺诈发生的各相关机构失职问题。调查范围广泛覆盖银行、巴基斯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P)、海关、国内税收署(IRS)、金融监控单位(FMU)以及执法机构。
该案被视为巴基斯坦贸易监管机制的分水岭事件。其中暴露出的对银行监管规定的系统性滥用,以及精心构建的虚构交易网络,凸显了该国金融监控体系存在的重大漏洞。总理调查委员会的最终结论,预计将推动跨部门协作机制的重大改革,以更有效打击基于贸易的金融犯罪活动。
尽管此项裁决具有里程碑意义,海关及联邦机构后续仍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实际追缴这1110亿卢比罚款,并没收45名涉案人员利用非法所得购置的房产与资产。鉴于资金流向涉及公私多个领域,相关官员正着手追踪、冻结并最终没收这一庞大洗钱网络的所有可识别关联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