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能扩张雄心遭遇国产铀燃料供应瓶颈

2025-06-12

前总统特朗普近期发布一系列行政命令,目标直指美国核能发电能力的显著提升,计划到2050年达到400吉瓦。这一目标甚至超越了拜登政府提出的本世纪中叶核能发电量翻三番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政治高度分化的华盛顿,核能是为数不多获得两党一定共识的议题之一。

然而,实现这一宏大的核能扩张蓝图面临着一个根本性挑战:核燃料供应。美国现有核电站的运行已高度依赖外国企业供应核燃料,这种依赖性在计划扩能背景下将更为突出。全球唯一上市的铀浓缩公司Centrus Energy的首席执行官Amir Vexler明确指出:“我们现有的浓缩铀产能甚至无法完全满足当前核电站的需求。若要大幅增加核电装机容量,配套的浓缩能力建设必须同步跟进。”

目前,全球大多数核电站使用低浓铀(LEU)。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2023年美国约70%的反应堆燃料依赖进口,其中约27%购自主要地缘政治对手俄罗斯。但这一来源即将中断:为回应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拜登总统于2024年签署法案,最迟将在2028年全面禁止俄罗斯铀进口。这无疑在美国核燃料供应链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填补这一缺口并非易事。当前,西方的铀浓缩产能主要由法国奥拉诺(Orano)和英荷德合资的乌伦科(Urenco)两家非美企业主导。乌伦科拥有并运营着美国境内目前唯一的商业浓缩设施(位于新墨西哥州尤尼西)。尽管Vexler承认欧洲供应商是可靠伙伴,但他也警示,国际贸易摩擦可能威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美国并非一直受制于人。它曾是全球商业铀浓缩领域的先驱,并在上世纪80年代占据主导地位。当时,相关设施由联邦政府拥有运营。1998年,政府通过成立美国浓缩公司(USEC)将业务私有化。然而,受廉价天然气冲击及福岛核事故后行业低迷影响,USEC于2014年破产。Centrus Energy正是从USEC重组中诞生并实现盈利的公司。Vexler回顾道:“我们当时根本无法与得到国家支持的竞争对手抗衡。当行业陷入困境时,欧洲和俄罗斯政府会出手救助其国有企业,而我们只能独自挣扎。”

重建国内供应链的努力

为扭转被动局面,特朗普在5月23日的行政命令中指示联邦机构制定计划,大力提升美国的铀浓缩能力,以满足民用和国防需求。虽然具体实施路径尚不明确,但资本市场反应积极:自该计划宣布以来,Centrus股价飙升46%,市场普遍预期该公司将在这一国家战略中扮演核心角色。

这种预期不无道理。Centrus是美国仅有的两家获得核管会(NRC)许可生产商业低浓铀(LEU)的公司之一(另一家是乌伦科)。此外,总部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Centrus,还是美国唯一获准生产高丰度低浓铀(HALEU)的企业,这种燃料是许多下一代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设计的关键。

Centrus在俄亥俄州皮克顿(Piketon)运营着一座规模宏大的浓缩工厂(占地堪比五角大楼)。该厂设计产能可观,理论上可满足美国当前核燃料年需求量的约四分之一,几乎相当于2023年从俄罗斯的进口量。Vexler表示:“如果未来国内需求、国家安全需求乃至出口需求超出预期,我们完全有能力进一步扩产。”目前,该厂尚未进入全面商业运营,主要为美国能源部小批量生产HALEU燃料。

Centrus目前的核心业务是进口(主要是俄罗斯)低浓铀供应美国核电站,相关合同将持续至2040年。该公司拥有进口俄罗斯铀的豁免权(有效期至2025年,并已申请延至2027年),但根据法律,豁免将在2028年彻底终止。Centrus计划随着其本土浓缩产能的提升,逐步退出贸易业务。

Vexler展望道:“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填补俄罗斯退出留下的空白,更希望能在LEU和HALEU市场上赢得更大份额。”但他也坦言,面对拥有国家背景的竞争对手,美国本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目前,美国国会已拨款34亿美元,专门用于扶持国内浓缩能力建设及减少对俄依赖,Centrus正积极争取这笔资金。

“这必须是一项公私合作事业,” Vexler强调,“我们正在自筹资金,但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只有这样,美国才能重建一个繁荣且具备商业竞争力的核燃料产业。”

阅读1
分享
写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