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储能巨头Powin申请破产重组,宁德时代、中集等中企成主要债权人

2025-06-17

美国知名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及其关联债务实体,已向新泽西州地区破产法院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根据申请文件,该公司资产与债务规模均在1亿至5亿美元区间。相关申请分别于6月9日及10日提交。

总部位于俄勒冈州的Powin表示,此举是其解决财务负担、保障核心业务持续运营的战略步骤。第11章破产程序允许企业在法院监督下继续经营,同时制定债务重组计划以偿还债权人。

破产文件显示,包括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和青岛中集旗下公司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位列其前五十大无担保债权人名单。无担保债权在受偿顺序上低于有担保债权,若公司最终进入破产清算阶段,这些债权人可能面临无法全额回收欠款的风险。

中国供应链企业深度卷入

Powin长期依赖中国储能产业链,其采购范围涵盖电芯、储能集装箱及配套设备。其前三大无担保债权人为:韩国储能企业ACE Engineering、青岛中集普威新能源科技公司(简称青岛中集普威)、宁德时代。具体债务情况如下:

  • 宁德时代: 债务规模4400万美元。宁德时代已于2024年8月2日通过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发起追讨程序,并指控Powin涉嫌转移在华资产。

  • 青岛中集普威: 债务规模4900万美元。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由中集集团全资子公司中集技术有限公司、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与美国Powin China Holdings 2, LLC共同出资组建,主营储能装备研发制造。

前五十大无担保债权人名单中还涉及多家中国企业,包括: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425万美元)、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327万美元)、美资企业博格思众(常州)空调系统有限公司(127万美元)、潍坊智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24万美元)、上海赫敦实业有限公司(109万美元)、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41万美元)等。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Powin近年来与亿纬储能、海辰储能、瑞浦兰钧、远景动力等中国电池企业签署了多份电芯采购框架协议(例如:2024年1月与海辰储能签5GWh协议;4月与瑞浦兰钧签12GWh协议;6月与亿纬储能签供应谅解备忘录),但这些企业均未出现在当前债权人名单中,可能表明相关合作尚未进入实质批量交付阶段。

业务剥离:成立Powin Project

在申请破产保护的同时,Powin宣布将其现有的监控与能源服务业务剥离,成立独立的新实体Powin Project LLC。现任首席项目官(CPO)Brian Kane被任命为新公司首席执行官。Kane称此剥离为“Powin的关键时刻”,表示“通过业务分拆成立独立服务公司,既能保留既有价值,又能更专注于客户服务,确保相关业务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Powin最初从事项目开发,后转型为系统集成商,通过多源采购电芯集成至其核心硬件解决方案Powin Pod和Centipede,并配套自主研发的StackOS能源管理系统(EMS)及控制平台软件。

据公司信息,Powin全球投运项目容量已超11GWh,官网显示另有6GWh项目在建。虽然其项目分布于澳大利亚(如1,680MWh Waratah超级电池和300MWh Ulinda BESS)、中国台湾及欧洲等地,但主要订单仍集中在美国市场。

困境根源:政策与行业挑战

Powin陷入危机的首个公开信号出现在5月底,当时公司向俄勒冈州当局提交了《工人调整和再培训通知》(WARN),预警可能裁员250人,裁员范围涵盖首席执行官及其他高管。

该通知称,若业务状况未能改善,公司或将于7月28日停止运营。Powin随后向媒体承认面临“重大财务挑战”,并称这“反映了整个储能行业持续面临的逆风”。

公司声明中提及的行业挑战包括:美国对中国进口电池产品征收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针对独立储能项目的投资税收抵免(ITC)政策可能被取消的担忧。若政策不利变动生效,将直接削弱储能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加之美国政策对中国供应链施加的严格限制,高度依赖进口的Powin面临着成本激增与供应链断裂的双重风险。

行业警示

Powin的案例凸显了美国储能行业当前面临的深层矛盾:政策的高度不确定性叠加供应链本土化压力,使那些深度整合中国供应链资源的集成商首当其冲。其破产重组能否成功,或将成为观察美国新能源产业政策效应与市场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阅读3
分享
写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