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驱动虚拟电厂千亿市场,2030年调节能力将超5000万千瓦

2025-07-02

虚拟电厂正迎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政策支持是其核心驱动力。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深化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国家层面已将虚拟电厂纳入能源战略体系,并出台多项政策提供制度保障。202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蓝图,提出到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需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标志着这片千亿级市场进入爆发增长阶段。

地方实践:多元探索奠定基础

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展开多样化实践:

  • 山西: 出台《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引导发电、用电、储能等资源通过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系统平衡。

  • 江苏: 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居民虚拟电厂,通过整合家庭智能电器资源实现灵活用电调度。

  • 广东: 推动虚拟电厂运营商参与电力市场,积极探索市场化交易机制。
    这些地方试点不仅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也为全国范围的政策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技术融合:光伏与虚拟电厂协同增效

分布式光伏作为重要能源形式,正深度融入虚拟电厂体系。截至2025年5月,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达10.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30%,占全球光伏装机近半份额。这一庞大装机规模不仅提供了巨量清洁电力,更培育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光伏全产业链。

技术创新是两者协同的关键。例如,创维光伏依托科研实力,致力于构建全方位清洁能源集成网络,并将理念付诸实践。

滁州样本:智慧能源集成应用

在创维光伏建设的滁州创维智能家电产业园,其智慧能源运营平台扮演着“园区能量调度中枢”的角色。该平台依托虚拟电厂技术,实现了电网、光伏发电、储能、工业及生活用电、电动汽车充放电等多环节的智慧联动,充分发挥智能调度、削峰填谷和低碳减排价值。

  • 应对高峰: 当电网负荷陡增,平台瞬时响应,指令储能设备释放绿电支持充电桩运行,同时自动调低工业非关键产线功率。

  • 利用低谷: 在电价低谷时段或光伏出力旺盛的午间,平台则调度储能系统吸纳低价电力与富余绿电,为后续需求高峰储备能量。
    该平台运行后,滁州园区最大需量降低近1兆瓦,月均节约电力成本约7万元。

生态共建:释放虚拟电厂多维价值

在虚拟电厂的实践中,以光伏为代表的电力相关企业正加速布局。创维光伏在滁州智能家电产业园的实践,不仅实现了单一园区的降本增效,更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工业园区正从单纯的能源消费者,转型为通过虚拟电厂技术实现能源生产、储存与智能调度的“智慧节点”。这种模式具备高度可复制性。

作为系统集成与运营专家,创维光伏将以滁州经验为范本,积极构建能源生态合作圈。公司顺应虚拟电厂发展政策导向,致力于将零碳价值拓展至更广泛领域,携手各界伙伴共同编织绿色低碳的未来能源图景。

阅读2
分享
写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