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着136号文的落地实施,光伏行业正式告别“固定电价”模式,迈入全面市场化交易新阶段。这一重大政策变革不仅重塑了电站投资开发逻辑,更激发了市场对电站系统进一步降本增效路径的深入探讨。
作为光伏系统的核心设备,逆变器承载着关键的能源转换功能。更高的功率密度通常意味着更低的系统损耗和度电成本(LCOE)。因此,近年来逆变器技术持续向300kW+超大功率段演进,系统电压等级也从1000V、1500V不断提升至2000V。
面对新形势下的极致降本需求,逆变器企业正加速向更高功率段进军。在今年SNEC光伏展上,阳光电源、特变电工、上能电气等头部企业竞相推出400kW+级产品便是明证。然而,功率密度与电压等级的提升,也对逆变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苛挑战。如何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更优的降本增效,已成为行业焦点。
芯片作为逆变器的核心元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稳定运行。芯片厂商的核心任务,正是紧密适配逆变器市场的新需求,提供功率密度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且具备成本优势的产品方案。
隔离驱动芯片:性能升级,可靠保障
挑战: 传统光耦隔离驱动芯片虽成熟价廉,但其共模干扰抑制能力(CMTI)不足、光衰导致的寿命与可靠性下降、传输延时较长等问题日益凸显。
解决方案: 基于电容隔离技术的驱动芯片在隔离耐压、传输速度、抗干扰、温度适应性及寿命方面优势显著。以纳芯微电流型隔离单管驱动NSI6801为例:
采用双电容增强隔离技术,可Pin-Pin兼容光耦驱动,隔离性能更强。
依托独特的AdaptiveOOK®编码技术,CMTI指标高达200kV/μs。
进阶功能: 纳芯微系列还包含带米勒钳位功能的NSI6801M(防止误导通)和带DESAT保护功能的NSI68515(保护功率器件过流损坏),能更好适配SiC器件应用,显著提升大功率光伏逆变器可靠性。
驱动能力扩展: NSI6801系列提供多种驱动电流版本(最大支持5A输出),在大电流或多管并联场景下可省去后级图腾柱电路,有效降低成本、简化设计。
市场验证: NSI6801系列是纳芯微在光储领域应用最广、出货量最大的驱动产品(累计超3亿颗),在头部客户系统中长期稳定运行,获得市场充分验证与认可。
电流传感器:小型化与高精度
电流传感器是逆变器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电流检测的关键元件,直接影响系统效率与稳定性。
挑战: 传统霍尔电流传感器模块体积较大。
解决方案: 纳芯微推出贴片式霍尔电流传感器:
将电流路径集成于单颗芯片,体积显著缩小(占板面积减少50%以上),高度更低。
产品系列针对通流能力、响应速度、采样精度、抗浪涌及抗共模干扰等维度进行差异化设计。
全面覆盖光储系统中PV侧、MPPT侧及AC并网侧等各类电流检测需求。
立足应用,持续创新,完善方案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芯片行业,长期发展需依赖丰富的产品矩阵。作为国内领先的传感器、信号链及电源管理芯片供应商,纳芯微始终围绕应用需求进行创新开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
以客户为中心,深化服务
纳芯微秉持“市场与客户第一”原则,在坚持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的同时,高度重视客户服务:
前瞻性合作: 依托国内外光储头部客户基础,积极开展战略客户定制合作,围绕应用进行产品创新升级,共同定义、设计能增强客户系统竞争力的产品。
封装创新解决痛点: 针对1500V系统需15mm爬电距离的严苛要求,传统方案(如串联隔离器+额外电源或点胶)成本高、可靠性低。纳芯微创新推出超宽体封装数字隔离芯片NSI824x,单颗即可满足15mm爬电距离,完美适配光伏、充电桩等1500V高压母线应用,有效降本。
精准把握市场脉搏: 强大的市场团队通过紧密客户沟通与深入调研,精准把握行业趋势与需求变化,为产品迭代升级、结构优化及技术研发指明方向。
系统级支持: 基于自身产品特性与客户需求,提供系统电路参考设计服务,并提前协助客户进行系统验证,提升合作效率与客户信心。
质量为本,标准引领
纳芯微践行“可靠、可信赖”的价值观,构建了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定义、设计、研发、制造)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与规范,并通过组织能力建设与流程IT化确保体系有效落地执行。同时,公司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及标准组织活动,通过推动行业标准制定,确保技术与产品符合规范,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助力国产芯片标准化进程。
结语
当前,光储逆变器市场变革方兴未艾。隔离芯片、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虽小,却肩负着保障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重任。展望未来,纳芯微将持续以创新技术、优质产品和全方位服务,为逆变器产业的升级发展贡献坚实力量。